教学改革

发布者:test20发布时间:2011-10-09浏览次数:1214

 

坚持改革开放 努力形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

 

2011年915日)

 

江汉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它是学校举办和管理专科高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学校一个以工学为主,工、文、经、管、医等多专业协调发展,在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有一定影响的学院。

江汉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下,在学校各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学院现有28个专科高职专业,分属“农林牧渔”、“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等11大类专业,共计有全日制在院学生3000余人。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面向武汉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侧重为武汉地区各大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生以及外向型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服务,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艺和管理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学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始终瞄准武汉地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武汉市缺少什么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人才。根据武汉市地铁建设规划,学院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四个专业;根据武汉市赛马运动的良好基础、前景和专业空白,学院与武汉市农业局合作举办了运动马匹饲养与疾病防治专业。学院还在本地区率先设立了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产业经营与管理等三个热门专业,培养高尔夫运动、管理、服务以及技术方面的人才。

尤其是近几年来,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改革、深入探索、勇于创新,较快时间内形成了具有高职特征和学院特色的一整套办学理念和实践,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理念和实践是:

一、积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以科学的发展观确立学院办学思路。

学院成立初期,为统一教职工思想,学院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着重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①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现代教育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的冲击下被工业化和技术化了,工业科学管理原则运用于学校教育,学生成为“原料”,成为学校这架“机器”加工的对象。用标准化的程序,制造标准化的教育“产品”,导致了现代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精神结构的完善,导致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冲突,全面发展和专业训练的分裂,使现代人在各自特殊的工作领域中被专业化和固定化,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创造性和个性越来越少。学生成为教育格式化的对象,依赖性和惰性逐渐养成,不再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必须把科学和人文、理性与非理性、个性与普遍性、学习和创造统一起来。这也是对现代教育反思的结论。

②现代教育思想内涵

教育必须是完整的教育,即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未来的实际物质生活作好准备,还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陶冶,达到其人格的圆满。教育要在这两方面不断保持和谐和平衡,才能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完整的教育体现在关注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素质和注意对学知识、学做事和学做人关系的研究。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分析、启发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摈弃了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摈弃了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摈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了学院办学思路,即:

1、学院只有在为地方服务之中才能取得立足之地。

江汉大学为一所地方性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学院应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促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形成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的办学特点。学院办学目标具体体现为:

1)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目的。学院的一切都要为本地的发展服务,这包括从专业设置、教学思想和方法、学制与证书授予到毕业生就业,都要从本地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和落实。

2)完成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的毕业生应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业率高。

3)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和学制要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定。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学制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要适应地方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多形式、多规格、多渠道的培养人才。

4)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咨询和服务是学院的一个独立的职能。学院要对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有偿开放教育资源;要鼓励教授们安心于教学工作和为社会服务及咨询的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扩大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使学生毕业后更易于融合到社会中去。

5)要有严肃的院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教风、学风)和严格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提倡“诚信”二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做到工作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以诚信的态度去落实。

6)在办学上要有特色、特点,要体现办学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

2、学院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归属地方高等学校的学院只有在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出发,并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和人文地理优势以及自身办学条件,才能办出水平,形成特色。

我们认为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学院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学院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要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

2)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对于开启学生智力、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4)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适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要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教学方法。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开放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3、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学院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学院要下大力气狠抓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研室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提高学院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块是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主渠道,要切实抓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要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结构(职称、年龄)合理的教学梯队。要加强教师的外语能力培养,使他们真正能紧跟专业发展趋势,课程(含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下厂下乡,深入社会实际,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承担地方的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寻找科学研究的新课题,从而有效地沟通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拓宽服务的领域,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构建学院全新的办学理念,促进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院9年来,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共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7000余人。学院发展之所以能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院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所形成的全新办学理念。

学院宏观办学理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国际意识、素质意识、改革意识,依法办学,依法治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涵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微观办学理念:

①学生是带着求知的愿望来到学院的,因而学院所有的工作都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②学院专业设置及教学应使学生个性发展和掌握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知识保持协调发展。

③学院教职员工的聘任标准不仅仅限于满足职业要求,如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等,而且要看其是否热衷于教育教学工作,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忠告和帮助,尊重每一位学生,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实施我们经常谈到的素质教育。

④良好的学院氛围内涵是指学生能养成深入仔细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具有使用所学知识和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处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学会与人相处,正确处理个人需求与他人需求的关系;善于探索课堂以外的知识。

⑤注重教学质量。要将学生智能的开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要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并通过他们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较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学生接触,使学院能够体现出是培养人才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⑦承认学生间有差异,但不得歧视,要因材施教,满足每位学生发展的需要。

⑧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就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⑨形成积极进取的学院精神,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先进要受到表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院每位成员的需求及审美情趣要得到认同,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

⑩要在教职工和学生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对社会不断做出贡献的观念。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形成学院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院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具有竞争力、并显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总体竞争力尚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学院只有以特色为目标、以特色为坐标、以形成特色为已任,在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有特色的广泛的影响,才能赢得社会的欢迎,市场的青睐。为此,学院非常重视教风、学风、院风建设,重视院内外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注重把握发展机遇,坚持抓质量、重管理、促发展,花大力气开拓市场,广泛谋求产学合作,保优秀、创卓越,并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正是由于学院有清晰的办学思路、有新颖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支承,在办学实践活动中,全院教职工身体力行,为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添砖加瓦。

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1、突出质量工程意识,规范学院教学管理过程。

办学的质量始终是学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一个学院一个专业只有其质量得到学校、得到社会承认,才是有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突出质量工程意识,规范学院教学管理过程”这一概念在学院教职工中已深入人心,大家深刻认识到:质量是学院的生命力,质量的起源在于学院广大教职工的辛勤耕耘,质量的落脚点在于广大学生,规范的教学管理过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础。

1)以理论武装思想。

学院一是加强了教职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二是在学院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对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ISO9000系列标准的思想和要求是从最高管理者开始的,它利用“管理的瀑布效应”,从上至下像瀑布一样把每一层管理者身上的那些陈旧的、不良的管理习惯冲刷干净。与质量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都由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要求他们参与制订周密的计划,安排必要的资源来支持该项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时间、设备、人员和资金,以保证在贯彻标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必要时还应该定期检查和协调整个计划的进程,使方针目标完全实施;三是学院要求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管理上要努力体现“信”、“达”、“雅”三字。即:

“信”――诚信,对上负责,对下信任,开诚布公,老老实实做学问,做管理,不弄虚作假。

“达”――灵活,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要将管理理论与学院实际相结合,有所创新。

“雅”――管理制度(文件、规定)应文字通顺、易懂,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能充分激励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教学与管理为主动教学与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在实践中探索。

规范的教学管理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础,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层面是微观过程,为此,在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建章健制,全面实行院内二级目标管理。

学院建院伊始,就组织力量对整个教学管理微观过程各项任务和工作进行了细仔地分析和分解,制定出学院30多个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学院各机构工作职责,并率先在学院内部实行二级目标管理,做到人人工作目标、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管理严格、规范、科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②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诸环节。

学院高职教育周期有二年也有三年,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有实验、实训和实践,为此,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负责同志非常注重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出发,科学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注意把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学和直接深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时间安排,注意理论够用、基础扎实、实践有效,对现实中的“两课”坚决执行上级要求,公共课达到应有水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胆探索,尽可能提高有效性,从而体现学院特色。

③积极吸收中华文化精华,努力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管理模式。

学院是一个知识分子高度聚集的场所,得到理解,受到尊重,享受宽容,这是知识分子的希望。

以人为本:学院始终不渝地视人为提高学院办学质量的首要因素,一切工作都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学院领导人的民主意识、亲民作风和平和态度、助人为乐,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学院致力于充分相信和依靠教师、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观念更新来发展本人、发展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通过给人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增强工作成就感。

以德为先:学院始终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把德放在首位,无认对学生还是对教职员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提升教风,以德提升学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形成了“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从德性根基、理性条件、内在灵魂诸方面赋予了教风内涵;形成了“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倡导学生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长辈,关心献给同学,信心留给自己。

以和为贵:和谐是东方管理的主旋律,“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倡导成员之间的求同存异,精诚合作,强调内部团结和协作,强调领导关爱群众,教师关爱学生,群众互爱同事,正因为这样,江汉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是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学院工作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2、以实施学分制管理为突破口,深化学院教学改革。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绩。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集中表现在灵活性上。学分制产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大学所接受,并逐步得以推广、发展和完善。它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学分制能适应社会与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多种类型、多种规格专门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贯彻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增强竞争意识,合理组织和优化智能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教学管理机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分制的实质,就是通过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与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整体效应。为此,学院结合学校有关实施学分制的意见及办法,以实施学分制管理为突破口,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科学合理的制定学分制条件下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

就各专业教学计划而言,为了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培养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类。

通识教育课程是由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构成,供学院全体学生选修。主要教育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学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教育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使他们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洞察未来的能力,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所处世界的认识。通识教育课程由艺术、文学、语言、思想政治教育、国际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数学、逻辑及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十大类约100多门课程(约300学分)组成,要求学生每类至少选择一门课程学习,最低学分要求为40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业务素质培养而言的,不同的专业,其课程设置是不同的。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①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③保证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为了制定高水平的教学计划,学院参阅了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部分院校近几年的教学计划,并且在国内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突出了学生计算机、英语、技术应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起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以中文和英文对照方式编写,具有完全学分制特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国际接轨。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说明还与国内外近200所院校进行了交流,获得一致好评,尤其是教学计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了充分肯定,极大地提升了学院在湖北省高职学院中的地位。

2)以产学结合为契合点,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如果说教育必须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更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依靠产学合作,因为要实现就业为导向,必须使每一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位置,而就业市场上找到位置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必须坚持学院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协调,课本与市场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产学合作是培养好高职人才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为此:

第一、学院始终坚持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方向,根据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努力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院期间就有机会见习、实习和顶岗工作。

第二、学院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分行等6家商业银行以及武汉市邮政局、武汉蓝星电脑集团公司、武汉广场、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世纪中商、小蓝鲸健康饮食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广泛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保证了相关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

第三、学院非常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业务行家到院任教,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任务,开展对学生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第四、加强院内仿真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比较现实的实践育人之路。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实验、实训工作,努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学院要求每一个专业至少要建立一个与社会实际接近或相似的专业实验室,即具有较强仿真性的校内模拟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院在这方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已拥有目前较为先进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银行仿真实验室”、“证券交易仿真实验室”、“物流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计算机故障诊断模拟实验室”,为提高学生上岗适应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发挥了及大作用。

第五、为了提高学院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并等到社会行业的认可,学院与省、市劳动部门合作,探索人才多证化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考试,努力取得“双证书”、“多证书”。

3)以“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为人才培养特有模式。

确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的重要任务,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及特征,学院从一开始就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摆上重要位置,并在办学实践中围绕教学工作、教与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三个零目标就是其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

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院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又要注意将新理论、新概念、新知识、新业务引入课堂,并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一是对专业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二是注意聘请生产一线专家授课,专业课教师按“双师”型标准聘用,并注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保证98%的教材选用近23年由国家三大出版社(高教、机工、科学)发行的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以确保知识和技术的先进性。

教师与学生零间隙:学院大力倡导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尊敬教师,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把学生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这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一个必然要求。学院通过大量具体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将生产一线最新业务内容和运作情况带入课堂,使理论与实践最充分接近,如学院“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在院学习期间就按岗位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一毕业即可适应上岗、顶班工作。

积极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大力谋求教师与学生零间隙,努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对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起了十分有益的作用,贯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实现了学院、学生、用人单位三赢的办学格局。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创文明学院,切实构建起“五不”学院安全稳定机制。

学院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责,同时,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万名学生联结着数万个家庭,寄托着社会各界对下一代的期望。由于我们的社会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学生成为家庭的唯一,对此,我们必须深感责任重大,切实把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自觉地承担好学院的社会责任。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是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坚决不出大事,努力不出事,出了事能及时化解和处置,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在这方面,学院的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受到表彰,多次评为学校先进集体。

二是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学院。

三是努力做好环境卫生和学院绿化工作,植好树、种好草,抓好卫生和防病消毒等工作,真正使学院实现环境美。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入探索和构建“五不”学院安全稳定机制,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即:

不让学生有担心: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学生在学院读书充分放心,学习舒心,生活开心,对前途充满信心。

不向家长加压力:我们在工作中,尽量依靠教职工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教育学生不过多依赖家长,不向家长增添过多的压力。

不对领导出难题: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学会主动依靠学校领导,但绝不能依赖,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和创造性的工作,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不给社会添麻烦:学院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相关职责范围的工作,教育学生多为社区做好事、做实事,引导学生多为社会作贡献,如义务献血、义务咨询、志愿者活动等。

不使自己乱方寸: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矛盾,对此,我们教育职工一是要坚定信心,清醒理智,沉着应对,稳定处置,遇事不慌,处世不惊,未雨绸缪,周密预案,把问题处理到最佳状态。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

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受到来自社会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教育内部的和教育外部的多重挑战。尤其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各种文化,本土的与外来的,东方的与西方的,现代的与传统的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又相互撞击。如何激起青年学生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如何培养他们分辩良莠的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还需要依赖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综合素质及道德水平的提高。

为此,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管理,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核心位置,并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在工作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两课”建设工作,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学生成为信念坚定、正直友善、责任心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

具体做法是:

1)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学生人格。

正确的政治导向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内涵。学院党总支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在院内提出“一年级有学生党员、二年级班班有学生党员、三年级班班有学生党员示范岗”的学生党建指导原则,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业余党校,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办好学院广播台,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每年定时开展“党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大学生思想道德辩论赛以及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等,引导学生人格发展的正确方向,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交往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

2)丰富校园文化,健全学生人格。

性格品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其形成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为此,学院严格遵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努力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人生,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适应能力和文明习惯,养成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集体风气的健康集体和健全个体。

    第一,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第二,学院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特别是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如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计算机义务维修、法律义务咨询、环保义务宣传活动;开展学院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对学习优秀学生以及参加院级以上知识和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实行表彰,等等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进取心,学院学生专科高职英语(三级)通过率高达85%,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积极对学院学生社团工作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创建和谐校园方面的作用。

在学生社团工作方面,我们一是引导、支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二是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自由选择;三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各类社团,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综合素质,以利于自立、自觉与自强。

展望未来,江汉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